可持续发展是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旨在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同时保护和促进未来世代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因为人类的活动和发展已经对环境、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负担。
如果不采取行动,这些问题将会加剧,给人类和地球带来更大的危害。
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目标,旨在在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增进社会的公平和福利等方面取得平衡和协调。
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发生,也能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更加健康、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自然环境和资源,保障未来世代的需求和发展。
其核心思想是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取得平衡,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保护:强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保护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经济发展:强调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创新,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经济繁荣和发展。
社会公正:强调公平、公正和包容性,保障人权和基本自由,减少贫困、不平等和歧视,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文化多样性: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尊重和保护不同文化和民族的权利和利益,促进文化多元化和文化创新。
综合而言,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种基于长期发展的思维方式,强调各种因素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以实现人类和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理念最早是在1987年由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也称布鲁特兰特委员会)提出的。
该委员会由政府代表、专家学者、民间组织和企业界人士组成,旨在探讨全球环境和发展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框架。
布鲁特兰特委员会在其1987年的《我们的共同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理念,认为可持续发展应当具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不损害未来世代发展的条件。
这份报告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开端。
之后,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了联合国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推广,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
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也称里约大会)在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了《环境与发展宣言》和《可持续发展议程21》,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各项重要措施。
此后,联合国和各国政府通过一系列国际会议和政策文件,不断深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成为全球各国政策制定和实践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115百科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