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党派组织有中国共产党、共青团、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外联合总团、中左联、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会、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十二个党派组织。
这些党派组织是我国政治联合体的基础,它们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几个党派的区别中国党派的演变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政党体系就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到目前,中国党派已经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台湾同胞党三大主要政党和多党合作体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大的政党,也是中国政坛的独角兽,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党的理论主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领导实践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是国家批准为政治协会的民间社会团体,实行中央集权,以监督和管理民营经济发展为主要职能。它拥有强大的组织、影响力和权威性,是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台湾同胞党:是1947年台湾许多政治人士成立的一个民主政党,是一个代表台湾民众的政治组织。党派理念以建立一个“台湾民主联邦”为根本,当今主要关注台湾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多党合作:是中国政治稳定的重要特征,是中国政治共同体的实践方式,也是中国党派演变发展的重要贡献。多党合作是实现中国社会的民主发展的重要手段。它既充分利用各党派的社会力量,又保持党派领导体制的稳定,推动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长期发展。
中国党派的演变
中国党派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就已经存在,但直到1900年有了正式的政治组织以及完整的政治联盟。
据说,中国有三大政治组织:国民党,民众党和国会党,它们是早期的政党。
随着“五四运动”的宣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应运而生,没有时间校正的过程。这两个政党陆续建立了各自的机构,组织网络,招募党员,为抗日战争做准备。
战后,在国民党政权保卫者、改革者和实际控制者之间出现了政治上的分歧。
其中最主要的分歧形成了两个党派:国民党“守旧派”和国民党“改革派”。
守旧派以陈瑞珣为代表,主张坚持中华民国現行政治制度。而改革派以陈独秀为代表,认为应该改变现行政治制度,加强群众性的政治参与。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新中国宣告成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此后,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这一党派,它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框架,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115百科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