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跨境贸易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跨境商标保护面临着一系列的法律挑战。
2、国外法律体系与中国法律体系不尽相同,虽然与中国共同参与了一些国际协定,但相关法律内容与中国不同,诉讼程序也不相同。根据法律还是在先判例进行维权,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需要谨慎选择且具有较高的难度。
3、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采取商标权在先注册取得制,即商标被抢注后,为了进行维权,需要证明自己商标具有一定影响力,并提供抢注人具有恶意的证据。在这一点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与中国类似。
4、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都有授予商标权的行为,虽然商标注册之前多有公示程序,但多采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官方语言。中国企业很难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及地区进行监控,而且一些企业对于商标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中国都未必注册,更何谈在国际上进行监控。
5、海外的律师费用一般相对国内比较高(如智利律所律师费用约为250美元每小时),一份简单商标转让协议花费时间超过10个小时。从阅读文件到进行诉讼,需要花费时间少则数十个小时,多则数以百小时计,诉讼成本较高。
6、维权诉讼需要当地律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来配合,但合适的服务机构短时间难以寻觅,既存在诉讼策略、技术水平高低不同的风险,又存在费用过高的担心,尤其令人担心的是遇到海外滥收费或者诉讼“事故”,更会让企业雪上加霜。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115百科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