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的推进,室外健身器材在农村越来越普及,配备健身器材的文体小广场甚至成为一些行政村的“标配”。但由于建设之后疏于管护,健身器材成“弃材”的现象并不鲜见。
2、在一些乡村安装健身设施之后,随着时间推移,因缺乏管理和维护,不少农村休闲健身区域的体育健身器材因年久失修导致松动、生锈、破损,存在安全隐患。
3、农村地区健身器材损坏较多,固然有缺乏健身科学指导,群众使用不当、爱护不够等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有的地方从体育设施安装之初,就没有建立有效的管护制度,往往 重建轻管,甚至只建不管。有关部门一方面应综合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甚至村广播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规范使用、自觉维护公共健身器材;另一方面,建立完善从信息反馈、维修销号到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并让制度形成闭环、让监管不留死角。
4、制度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是开展工作的基本保障。只有完善制度管人,才能激发治理活力。建立责任到人的制度,不失为解决农村健身器材管护缺失的有效手段。
5、体育健身点遍地开花,本来是一件惠民好事。但是,如果因为后期管理维护不到位,受损的体育设备将成为安全隐患,老百姓健身就可能变成伤身。希望体育部门和镇街、村社迅速行动起来,明确职责边界,从根本上解决“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使老百姓锻炼更加安全、更加安心。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115百科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