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普知识

央行降准是什么意思呢 央行定向降准

央行降准是什么意思呢,央行降准是指中央银行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而调低银行的融资成本,刺激经济活动。

央行降准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央行)采取措施以降低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成本。

央行降准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扩大对民众的消费。

这样可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之中,助力企业产品创新、将科技与民众生活融贯在一起。

央行降准,是通过央行设立的“一揽子财政政策”,根据国家财政政策和监管层要求,通过降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或者贷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使其能够有效的面对资金需求,以及增加金融外延对经济的帮助。

扩大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刺激实体经济的活力,增强投资活力,支持民众消费。

央行降准是什么意思呢

央行定向降准

央行定向降准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央行)实施的一种调控机制,旨在精细化地调节民间融资成本,达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的。

它的实施降低了银行贷款利率,央行下发存款准备金率指令,要求金融机构必须降低其存款准备金率,从而降低他们的借贷成本,促进经济活动。

除此之外,央行定向降准还是加快结构性改革和调整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放松银行贷款审批标准,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帮助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改善投资和消费社会密集型需求。

历次央行降准时间表

2011年10月15日:

央行第一次降准,削减存款准备金率25个基点,下调至17.5%。

2012年7月5日:

央行第二次降准,削减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下调至15.5%。

2014年11月22日:

央行第三次降准,削减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下调至15%。

2015年5月11日:

央行第四次降准,削减存款准备金率25个基点,下调至14.5%。

2016年2月27日:

央行第五次降准,削减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下调至13.5%。

2017年1月6日:

央行第六次降准,削减存款准备金率25个基点,下调至13.25%。

2018年6月30日:

央行第七次降准,削减存款准备金率25个基点,下调至13.00%。

2019年5月16日:

央行第八次降准,削减存款准备金率25个基点,下调至12.75%。

2020年3月18日:

央行第九次降准,削减存款准备金率25个基点,下调至12.50%。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115百科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