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并不容易将太子位给李泰,原因有以下几点:
李泰是李世民的世弟,和太子应该有绝对的平等关系,但贵朝传统观念认为太子可以比皇子更优越,这使得太子担任太子,当李泰成为太子时,会令李世民难堪,他无法承受这一层关系上的下压。
在李世民排出八子未果,又在李治病后,外戚谋取朝政的背景下,由于整个宫廷的环境不稳定,李世民又害怕营造出弟妹情人之类的社会关系,由此可看出,李世民也考虑到了朝中的政治动荡。
支持者太多,支持李泰登基立太子的官员有徐恢、仇英、郝思文等,而官员以外还有大众关注李泰,历史记载有“民不聊生”的现象,所以让李泰登基是极具危险的,也是李世民未免有些担心的,害怕打乱现有的朝政体系。
选定李澄作为太子也有利益动机,从排行上看,李澄是其子,也是比李泰比较尊贵的皇孙,而且,更有利于李世民自己的统治,因为李澄经常能被李世民把持和领导,而不管多么不可抗拒的政治形势,李世民总能以一己之势以自己的意愿影响其他人。
李恪如果当了皇帝会怎样
李恪如果成功登基,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皇帝。
他一定对内政法制、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及民族教育文化事业有着开明的见解。
他在维护国家稳定与民族团结方面会更加谨慎有度,更注重实干和创新的日常行动,更加努力将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和传承,更注重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更加尊重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为中国人民创造更多的福利和追求更多底神文化价值观。
武则天为何不救李恪
武则天对于李恪的处死显然是出于统治的考虑,毕竟李恪的处死,虽然有被后人误解的疑团,但实质上正是皇权的捍卫,权威的维护。
首先,武则天明知李恪没有叛乱,但他因为为人跋扈,淫乱宫中,作出了坐实政治运用的选择,实行政令。
其次,武则天知道李恪从未对自己有任何背叛的行为,但为了防止他在木臣的背叛中占有主流的势力,也只有这么做了。
此外,武则天为了让恪受到公众的谴责,也向全国发出了命令,要求所有人都要向他的行为致以谴责。
显而易见,武则天的决定以及之后的后果,到最后都是出于统治的考虑。
李恪可能对武则天抱有不少质疑,但武则天对自己作为一个统治者所做出来的决定,至今也曾饱受到质疑。
而正是武则天为了保卫自己的统治权,才如此坚定地实施了审判李恪的行为,甚至是如此果断。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115百科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