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的心构建一个温馨的港湾
文文资料网 2021-04-04 00:00:00
栏目策划上,重视栏目选题的准确性,追求选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期刊策划是对整个期刊出版活动的事前谋划。做好期刊的策划, 是提高期刊质量的关键。其中栏目选题策划是一本期刊的品位、特色与风格的重要体现。如果说文章是"零件", 那么栏目就是"部件"。刊物的影响大不大, 首先要看有没有几个拳头栏目。刊物整体策划水平高不高, 也要看有没有新颖别致的栏目。由此可见栏目选题策划在整个期刊策划中的重要地位。
1.定期调研和听课,到孩子们身边发现栏目选题
少儿期刊与成人期刊的最大区别, 是它所面对的读者群是一个特殊的客体。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阶段, 他们好奇心强, 求知欲旺盛, 参与意识强烈, 他们需要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 渴望了解广阔无垠的世界;他们希望被尊重, 希望人们关注、理解他们; 他们喜欢色彩明朗、健康活泼, 喜欢幽默风趣、 变化多姿, 喜欢坦率真诚、友好良善。少年儿童所独有的心理特点与审美视野成为少儿期刊栏目策划的出发点。工作中,笔者本着走到孩子中间去、和孩子们做朋友的原则,去发现栏目的选题。每月笔者都会选择1~2个记者站去调研,每周都要到学校去参加孩子们的班队会,这样的做法,让笔者在孩子们身边发现了不少的成功选题,例如:《你愿意穿校服吗》、《女生一定要剪短发》等。
2.认真对待读者来信和读者来电,在反馈中寻找栏目选题
文章是否好、选题是否恰当,最好的评论员不是编辑个人,也不是主编或总编,而是读者。因此,重视读者对所刊登内容的反馈是笔者寻找新选题的另一个途径。笔者非常重视读者的反馈意见,对读者的来信、来电会登记、整理,对他们的邮件会尽快给予回复或者打印保留。因为好的来信是笔者新思路的重要源泉。
3.结合当前教育实际,不断摸索栏目选题
期刊的策划类栏目一定要站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不断推陈出新,具有导向性、权威性。所以,栏目选题需要结合当前教育状况的不断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里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报道范围变小。例如: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如何在"成长驿站"栏目中做一些相关的报道是摆在笔者面前最大的难题。所以当栏目的主体内容发生根本变化时,栏目选题也必须加以调整或变更。另一种情况是报道范围扩大。旧的选题内容消失,随之出现了新的情况。例如,现在,许多学校都有学生乘坐校车上学的情况,笔者根据这一新鲜事儿,将该栏目选题扩大,报道程度加深。不仅谈论坐校车这件事情,还讨论了全国各地多起校车事故。随着社会的进步,期刊栏目的选题内容不能一成不变。
编辑过程中,重视选题表现形式,追求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成长驿站"是以pk的形式出现,通过讨论、辩论、回忆等方法,反映当今小学生关心的问题和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文章力求贴近孩子的生活,反映孩子心中产生的疑问、顾虑、烦恼,更多地是希望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源泉。文章可以是孩子们自己写自己的事情,也可以是老师或者家长记叙大家关心的一个话题,形式别具一格,文章雅俗共赏。
1.以自我叙述的形式,让孩子打开心结。生活学习中,孩子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编辑过程中,笔者将此类选题以自我叙述的形式,让孩子自己打开心扉,讲述他们的心结。笔者尽量拿出版面,多刊登一些孩子和家长老师的分歧点。孩子也有苦需要倾诉,有甜需要与人分享。事实上,这些文章是最有生命力的,也是最容易打动读者的。在文章编辑中,笔者会将孩子的真实姓名改为笔名,打消孩子的顾虑,以此来强化文章的效果。
2.以记事的笔调,为孩子提供创作的平台。成长驿站是一个让孩子心灵得到休息的地方。要想真正把栏目办好,首要的是要善于运用记事的笔调来反映孩子丰富的生活,力求感人。讲述自己心情的《课堂上,老师批评了我》、《电视你我他》等文章就是小读者自己写自己的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真实可信,能够打动更多的小读者,给人以鼓舞;有的教训深刻,让人反思。
3.采用言论的笔调,力求以理服人。这几年栏目中刊登的《夏天我不喜欢带红领巾的n个理由》、《上网pk不上网》、《我的暑假我做主》等文章都是采用言论的形式,对孩子心中关心却又不敢说的问题提出作者的个人见解,以此找到解决家、校和孩子三方意见分歧的有效途径。
4.以读者讨论的形式,让老师、家长参与到话题中来。我们选择了一些孩子关心的话题,交给读者来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校园流行活力板》、《课桌上的"三八"线》、《压岁钱大阅兵》等话题,通过讨论的形式,让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参与到杂志中来,从而不仅增强了孩子和家长、老师的感情,而且还达到了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
选题刊登后,重视读者反馈,追求全面分析家、校双方的建议和双重满意
读者对栏目内容的满意程度是衡量该栏目质量的重要标准。为编辑好"成长驿站"栏目,笔者建立了自己的读者意见反馈制度,将认真听取读者意见或建议、不断改进贯穿于工作中。让读者可以通过来信、来电、网络留言、来访、参加座谈会等方式, 提出意见或建议。对于读者的意见或建议, 笔者会认真记录,仔细分析,依具体情况认真处理, 并把处理结果及时进行反馈。
1.刊前刊后的两次读者调查,保证选题的高质量。每年1月和7月,笔者都会将上半年完成的选题内容做再一次读者调查,从调查中分析这些选题是否成功。对满意度低的选题做分析,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同时,笔者还会将下半年预备的选题做刊前的最后"定位",会将选题全部邮发或者电邮给本刊300个小记者站和全省17地市的教研员,向他们搜集意见,以确定这些选题的可选性。对评价低的选题及时给予更正或者删除。从而保证选题的正确性、权威性和特色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2.对有建议的读者进行回访,保证建议顺利消化。古语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给本刊提出建议的大读者和小读者,笔者努力做到跟踪和回访,保证对本刊提出建议的读者都能够收到本刊的电话或者信件,使读者更乐于关心杂志,支持本刊的工作。
3.与提出选题并采用的读者保持联络,以求得到长期支持。整理好读者来信,对栏目的选题会有不少帮助。例如:《班主任对我的影响》就是一位曾经的小读者提供给笔者的,他现在已经读大学一年级了。至今,我们还保持联络,经常交换意见。
其实,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吸纳他人、展示自我的过程。编辑"成长驿站"栏目这么久,笔者个人对成长也有了新的认识,成长是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没有休止符,我们要时刻往前走,奔往人生的新一座驿站。在此过程中,我们不妨走一走,看一看,看志向是否高远,看人生是否淡中有奇,笔者衷心希望《当代小学生》杂志的小读者们能够在"成长驿站"栏目的陪伴下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作者单位:《当代小学生》杂志)
系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