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发达国家的门槛上
文文资料网 2021-04-05 00:00:00
各位一定猜出来了,这说的是中国。
我可以说你是对的,也可以说你是错的。要说上面这些特征,的确很符合今天的中国,但实际上它描述的是上世纪60年代的巴西。
巴西曾是一个经济多年快速增长、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国家,然而充满"杯具"的是,它在就要成为发达国家的时候,一下子就瘫痪了,从此一蹶不振,至今仍然没有跨入发达国家的门槛。
巴西的例子说明,想要成为发达国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年均超过10%);其国家行政机构非常强势,牢牢控制着社会;实行非常自由的市场经济,同时对外开放;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该国的渔村一下子变成工业化城市;腐败问题常被诟病,而权力与资本的结合,日益成为问题;分配不公的现象不断恶化;该国银行系统烂账很多,金融体系不健康……
这难道又是说的中国吗?当然不是,是印尼。
一个国家保持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虽然是好事,但并不能一美遮百丑。不但是在中国,甚至在国际上,许多研究第三世界发展的学者,有一种相当广泛的认识或观念,即只要一个国家长期保持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就认为一切都好了。这种认识或观念是被印尼危机所否决的。
在苏哈托上台后,印尼一直用强制的方法推进工业化、现代化,而且也在二十多年内保持了高速增长,全球许多国家都到印尼投资。在这个过程中,印尼老百姓中的很多人从农业文明前期的渔村,一下子迈进了工业社会的前期。
但就在这个国家高速发展的同时,政府没有清醒地看到印尼社会积累的那些问题――特权集团的勾结、严重的贫富分化和腐败、金融机构的溃烂,等等。结果在全球化大潮中,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使得印尼在二十多年里取得的成果在几个月内几乎丧失殆尽,紧接着就出现冲突、暴乱,绝大部分外资都撤走了。
印尼也是一个在跨入发达国家的门槛之际而轰然倒塌的国家。
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又岂止巴西和印尼呢?
两百年来的经济史就摆在那里,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真正成为发达国的有几个?屈指可数!
放眼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六十多年,世界上成为发达国家(地区)的就只有大家熟知的亚洲四小龙和日本,以及不那么为人所知的芬兰、爱尔兰和冰岛三国。
二战后,芬兰是靠一个产业一个品牌就成为了发达国家,那就是电信业和诺基亚;爱尔兰则是靠软件产业发家,但它起步比较晚,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真正腾飞、高速发展。至于冰岛,则属于弹丸之地。如今爱尔兰和冰岛,要靠欧盟输血过日子。
而像巴西、印尼这样,在走向发达国家的道路上功败垂成的国家,则是数不胜数,其中包含了大部分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除南非以外的一部分非洲国家,全都在走近发达国家的门槛前摔倒了。
成为发达国家实在是太难了。看看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不难发现,在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国家是先进的,穷国和"发展中国家"永远占绝大多数。如果大家都是发达国家,那就不叫发达国家了。
千万不要天真地以为,中国靠着每年8%以上的经济增长,自然而然、按部就班地就会逐步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从"巴西们"的失败故事中,从它们的历史经历中,人们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的影子,许多方面都似曾相识。中国真有那么特殊吗?政府推动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高效率推进基建工程;数十年的高速增长,等等,巴西、印尼等国都差不多做到了。成为发达国家,它们不行,我们为什么就一定行?
中国要成为发达国家,不能照美国说的去做,也不能照美国做的去做,而必须洞悉当代国家国富的真正逻辑,要按这个真逻辑去做。
(摘自《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 2010年8月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
系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