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书结出财富果
文文资料网 2021-04-08 00:00:00
这种既可以阅读又可以长出花花草草的书叫做花果书。它的发明人是"80后"小伙温浩溟。他就靠这样一个创意,找到了一条致富途径。
聊天聊出商机
2007年,23岁的温浩溟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外语系毕业,来到广东佛山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担任翻译。
中心每周都要举行论坛或演讲活动,主题都是与陶瓷有关的创意、制作和销售以及工程技术等内容。其中经常演讲的有个叫张有卓的教授,是知名的创意专家,任中心的高级顾问。张教授有一次在与大家聊天时提到,现在国外的创意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比如听说有一种叫花果书的产品卖得很好,就是一本书既可以看,也可以种花草、番茄、黄瓜等蔬菜,如果陶瓷也融入创意的概念,应该会卖得更好。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温浩溟想,这种产品在其他国家卖得火爆,在中国也应该卖得不错,毕竟人都有好奇心。
想到这里,温浩溟马上与三个平时经常一起谈创业的朋友说起了这个项目,三人听后,都十分赞成,认为可以一试。
四人说干就干。2009年11月,每人拿出8000元做启动资金。
可是没有蓝本,一开始似乎还无处着手。是否有可借鉴的呢?花果书既然是工艺创意产品,温浩溟就想到日本工艺创意是全世界最强的,会不会是日本生产的呢?他马上联系景德镇陶瓷学院一位日籍老师,让她帮忙问问日本是否有这种花果书。
一个星期后,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花果书正是起源于日本,并且在日本热卖。同时日籍教师还给温浩溟买来一本样品。温浩溟兴奋极了,然而当他打开包装,看到真正的花果书时,心却凉了半截。
原来,从日本带来的花果书并不像张教授说的那样神奇,就是一本书,后面附带一小包种子,顾客买到花果书后,还需要自己买盆子栽种。
"这是什么花果书啊?没有任何创意。"当温浩溟把见到的情况告诉其余三个伙伴时,跃跃欲试的他们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我们为何不试试呢?做出一本真正的花果书。"许久的沉默后,一个伙伴说。温浩溟一听感觉有道理,日本没有神奇花果书,不代表我们也做不成啊,四人又来了精神。
首批产品被雪藏
花果书最核心的技术部分一是介质(种植花草的载体,类似土壤),二是种子,三是外观设计。
刚好,温浩溟的舍友就是专门做各种化学物品检测工作的。温浩溟委托舍友对日本的花果书介质进行了检测,很快就得出了各种原料的比例,"知道这个秘密,就能保障植物能活下去。"温浩溟又联系到北京中科院农业研究所,那里的专家破解了种子的奥秘。
最后,学设计出身的伙伴设计了花果书的外观。日本的花果书是一本小人书,页面很小。温浩溟和伙伴将自己的花果书设计成大开本,看起来与普通书无异。
接下来,他们又在深圳找到一家印刷厂专门印刷花果书,书的内容是关于花果书起源、文化与科普宣传之类。
产品出来前,需要宣传推广,但没有钱做广告,四人就通过网络论坛推广花果书……
花果书样品出来后,伙伴们各自拿到市场销售。可大家发现,花果书并不受市场欢迎。无奈,几个人只有将产品免费送给了身边的朋友。虽然没有赚到钱,但是不少朋友给他们提了醒,认为这种书和种子相分离的花果书创意不足,如果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就好了。同时,他们收集的意见也表明,花果书发芽率只能达到60%左右,就算发芽,植物也长得很慢。
四人十分沮丧,决定不再销售第一批花果书了,因为这会砸了花果书的牌子。
防产品成"潮品"
看到销售不好,合作伙伴动摇了,两个伙伴先后退出了团队。
温浩溟和剩下的一个伙伴仔细分析失败的原因,最后一致认为要打破僵局,必须根据客户的反映,将花草和书相结合,制作真正意义上的花果书,并解决发芽率的问题。
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温浩溟找到北京中科院农业研究所。专家看了温浩溟送来的样本后,给温浩溟提建议,让他在介质中加入催生剂,让种子快速发芽、长大。
温浩溟又返回深圳大学生命科学院,在专家的指导下,重新配置了介质中各种原料的比例。重新配置的效果非常好,种子发芽率由原来的60%左右提高到98%左右。
温浩溟又请原来做设计的创业伙伴重新设计花果书。这次的设计,采用的方法是把一本书中间掏空,放入防水材料,铺上介质,将附带的种子种植到介质中。花果书在未栽入植物之前,可以阅读。
同时,温浩溟开拓了品种丰富的花果书,包括"番茄书"、"黄瓜书"、"茄子书"等。这些貌似书本的产品表面包装着防水纸,人们购回后按照附赠的种植说明,只要每天浇水,便能长出手指粗细的黄瓜、弹丸似的番茄、拳头大的茄子等。一般情况下,一本"番茄书"经培育可长出5个左右"迷你果",一本"黄瓜书"可结出3条到10条袖珍黄瓜,既可观赏,又能食用。
第二代产品出来后,众人都眼前一亮。通过网络宣传,要求加盟的电话也纷至沓来。
青岛一个客户,看到花果书样品后十分好奇,认为送礼如果送花果书将十分有新意。这个客户一次性向温浩溟订购了250本花果书。首批生产的4000本花果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全部卖光。
"现在差的时候,一天能卖出1000本,好的时候则可达3000本。"温浩溟说。温浩溟不做零售,而是将花果书直接销售给各个城市的分销商。他认为分销商对当地城市的消费情况更熟悉,比自己直销更恰当。现在,花果书已经覆盖全国一半多的城市。
温浩溟批发给分销商每次至少是100本,为了预防不发芽的情况出现,他还给分销商3%的赔付率。也就是说,分销商购买100本,温浩溟会免费送3本,同时还附带送30本样品。
事业发展已经进入良性循环。但是温浩溟并没有高兴起来:"现在没有赚多少钱,最重要的是我们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瓶颈。"他说自己最担心的是花果书成了"潮品",就是产品像风潮一样匆匆过去,以后再也无人问津。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大力创新,丰富品种,这样才能使花果书持续下去。"为此,温浩溟已经想出了下一步的策略,比如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各类人群的新品种,还在技术上加以改进,比如在夜间也能看的荧光花果书等。
(摘自《中国青年》2010年第21期图:雷磊)
系统推荐